从长远发展来看,如何建立气候变化应对战略,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和应对,是高校和各类公共服务机构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从长远发展来看,如何建立气候变化应对战略,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和应对,是高校和各类公共服务机构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作者 马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这个盛夏,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高温,一些以往颇为凉爽的北方地区今年酷热难耐,高校学生宿舍要不要安装空调,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面对难熬的夏夜,部分学校已实现“空调自由”,但也有装空调进程缓慢的,其中障碍在哪里?
↑资料图。据图虫创意
高校安装空调,难在哪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5月28日发布的气候报告,预计2025年至2029年间将有80%的可能出现有记录以来“最暖年份”,即这几年中至少有一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2024年刚创下的纪录。天气越来越热,已是人们心照不宣的共识。在此背景下,要求高校宿舍装空调的呼声大涨,并不让人意外。
展开剩余66%应该说,这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共服务优化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可能有人认为,一些大学生娇生惯养,高温天气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既不科学,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表现,没苦硬吃大可不必。
从高温天气的客观情况和学生的主观诉求来看,高校宿舍里的空调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配件,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校园硬件建设的刚需,是与冬天取暖相并重的生活保障设施,高校管理的理念应与时俱进。
据媒体报道,有的南方高校通过联系电力部门改造电路,采取学校自己采购、安装、维护,或由校外第三方机构安装空调、提供租赁服务等方式,解决空调安装问题。
但就地域而言,北方高校面临的情况可能更复杂一些。比如一年中高温天气多不多、高温持续年份长不长,此类疑问或会让一些人犹豫:安装空调会不会浪费?再者,若高温持续时日不久,空调使用需求降低造成闲置,即便引入空调租赁模式,那相关企业或难有收益,继而影响该模式的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即便在租赁模式下,校园电力扩容及线路改造的费用还是需要学校自行解决。据报道,电力扩容及线路改造的费用成本是固定的,不因空调安装台数的增减而变化。不少公立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资金,若相关财政资金支持不够,就会对高校筹措资金提出更多的要求。与此同时,高校改造安装空调后,如何收费、成本如何分摊也面临挑战。
如何解决,考验高校管理智慧
当“安装空调”已达成共识,那么如何落实经费、改造安装和收取电费等,就成为操作层面必须克服的具体问题。需推动高校探索创新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分阶段改造,尽快为宿舍楼、教学楼、食堂等教学服务场所安装空调。对于暂时不具备空调安装条件的老旧宿舍楼,可以采购空调扇等防暑降温设备。
此外,要注重安装空调可能带来的公平问题,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比如,可面向困难学生发放高温补贴,方便他们缴纳开空调带来的超额电费。
事实上,即便高校响应学生诉求在今年夏日火速安装空调,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在高温持续不消的情况下,有的学校提前放假,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相对于严格执行校历来说,根据气候变化情况随需而变更为可取,这彰显的也是学校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从长远发展来看,如何建立气候变化应对战略,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和应对,是高校和各类公共服务机构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7月2日,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从普通的天气预报走向更加精细化的高温健康风险预警,为各地区公众做好高温健康风险防范提供因地制宜的指导,体现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质行动。
其他公共服务机构也应行动起来,建立适应气候变化的一揽子响应预案。在极端天气情况下要启动预案,有效应对高温酷暑等可能造成的危害,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立场)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发布于:北京市迎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